1、问:武进从2008年就开始搞新农村建设,最近听说又要搞什么美丽乡村建设,请问下为什么?
答: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塑造农村文明风尚,积极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彰显宜业、宜居、宜游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欧洲杯赛事直播生态文明建设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2、问: 美丽乡村的标准是什么?
答:村庄秀美。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自然地形,依托山水资源,精心设计载体。村庄整体建筑布局协调,风貌各异,充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建筑物外观整洁、协调,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得到较好保护和开发利用,村庄主要出入口设有地方特色的标识。
环境优美。村域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居住区道路贯通,基础设施配套。村庄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生活污水、养殖污水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有效治理。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道路整洁、河塘清洁、绿化美观,无乱搭乱建、无残墙断壁、无乱拉乱接、无杂草丛生,绿树成荫,山清水秀。
生活甜美。按照农民持续增收的要求,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创业氛围浓厚,农民生活富裕。劳动力就业层次不断提升,创业农户稳步增长,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农民参加合作经济组织比例不断提高。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发达,公共服务水平较高,村民文体活动丰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社会和美。按照建设市级“四有一责”示范村标准,倡导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做到管理民主、乡风文明、邻里和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村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风气健康和睦,农村治安状况良好,农民幸福指数较高。
有农游特色。体现低碳、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农村特色产业、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和人文传统等有效利用,休闲观光农业达到一定规模,形成由农业休闲园区、优良传统文化、精品农庄、农家乐组成的乡村农业旅游发展格局,休闲观光产业成为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3、美丽乡村的规划准备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答: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依托城乡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生态文明规划建设,认真制订或修编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或方案,充分考量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遗存等基础条件,强化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把示范村核心区域作为规划或方案的重要内容,做到既制订概念性规划,又有建设详细计划。在示范村对象选定和合理布局上,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即:区位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好,村庄特色浓郁;村级基层组织团结,领导班子能力强,群众有创建意愿;与农业旅游示范点、三星级康居乡村以及周边重要旅游景区能有机结合,旅游线路匹配。各地要加强对创建规划或方案编制的组织和指导,创建规划或方案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报镇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4、美丽乡村的基础配套设施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答: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村域道路、供水、供气、电力、通讯、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设施建设到位,村内主要道路设置路灯照明,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光纤进村到户。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满足群众和游客出行需求。核心区域的道路按照主、次和户间不同要求进行建设,新建或改建的村内主要交通干道尽可能采用沥青路面,人行横道设计和铺设材料尽可能体现农村风情。同时,重点抓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完善软硬件设施,将其打造成党员活动、村民议事、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代办服务的主要场所。顺应休闲观光发展的需要,开设接待中心,积极为游客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加强农家乐的规范管理,抓好经营场所餐饮废水、粪便污水、油烟治理。建立统一的标识、标线、标牌等形象识别系统,推进品牌经营。
5、问:美丽乡村将如何发展特色产业?
答:高水准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文则文的原则,做好特色产业发展文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智能农业、加工农业,积极推进集生产加工、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性园区建设。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利用森林景观、湿地形态、田园风光等山水资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或精品农庄为基础,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依托当地资源,积极开发特色食品、手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商品。巩固和发展传统乡村文化。积极挖掘传统文化题材和民间好人好事,通过搭建民谣农谚、传统手工绝活、民俗节庆等展示平台,保护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古村落、古迹、古建筑等历史遗迹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规划建设民俗文化园、农耕文化园等。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
6、新型城镇化现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它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那么什么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7、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何意义?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拓宽农村人口转移渠道,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亟待转移与城镇承载能力不强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城乡差距大、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突破城乡壁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产业向农村拓展、城市优质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8、加快新型城镇建设,是武进区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武进区新型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武进区新型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加力城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发展主题,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服务三农、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为突破,以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为途径,创新城乡建设体制、机制,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武进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9、武进区的新型城镇建设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武进区新型城镇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大统筹城乡建设力度,以“突出重点,分类引导;改革创新,试点先行”为原则,重点开展新型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手抓提高城镇的城市化服务能力,一手抓提升农村的城市化服务水平,努力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的现代城乡新格局。 到2015年,市级中心镇发展成为建成区人口适度集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新型小城市;其他小城镇展现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发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型小城镇形象。强化规划布点村庄的公共服务,加快实现农民就地市民化、农村集聚社区化、农业规模现代化,涌现15个以上有影响的美丽村庄、绿色农庄典型。
10、武进区在上一阶段的城镇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
自2010起,武进区将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全区紧紧围绕“规划立镇、产业强镇、功能兴镇、特色活镇、生态建镇” 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全面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具体为:一个独具魅力的特色镇口、一条风光优美的景观大道、一个绿树成荫的休闲公园、一个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一个功能完善的文化中心、一条繁华兴旺的时尚街区、一个便民惠民的农贸市场、一个现代宜居的高档小区、一个彰显品位的星级宾馆、一个功能完备的城镇综合体)。通过两年多的推进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十个一”工程项目,大部分能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以特色产业、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特色风情为主的特色小城镇不断涌现。
11、现阶段武进的新型城镇建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推进新型城镇建设,是武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今年,为实现新型城乡建设目标,在继续加快完成老“十个一”工程的同时,开始着手研究《*欧洲杯赛事直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的实施见》,全面推进“新十类”工程建设,(具体为:规划引领工程、特色名片工程、美丽村庄工程、产业支撑工程、基础设施工程、公共服务工程、生态景观工程、旧区改造工程、集聚集约工程、管理提升工程),以此为工作重点,全面实现武进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12、在刚刚的“新十类”工程介绍中,提到了基础设施工程,那么能不能介绍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基础设施工程,武进区在城镇建设中,又该如何加强各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武进区在新型城镇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各镇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改善提升,并将基础设施工程作为“新十类”重点工程加以落实。
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按照各镇资金实力逐步推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完善。一是道路畅通工程,重点对镇区“断头路”、“瓶颈路”进行建设和提升;二是雨污管网建设工程,重点开展集镇老镇区、被迁并集镇的雨污管网以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建设;三是杆线管理工程,全面整治和推进杆线入地;四是清洁能源工程,大力推进煤改气和天然气入户工作。到2015年,各镇基本消除道路拥堵现象;集镇老镇区及被迁并集镇实现管网设施全覆盖,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确保主要街区杆线全部入地;镇区天然气入户率达90%以上。此外,各镇还要不断完善供电、环卫、通讯、镇村公交、停车场等其它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镇基础承载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